了解一个村庄从名字开始,也许隐藏着一段不为大众所知的传说。下面小编整理了咱新郑各村庄名字的由来,看看你熟悉几个?
郭店镇
五里堡:据载,殷纣王时,规定在交通要道上的村庄五里为堡,十里为铺。因本村距郭店街五里,故名。
郭店街:据载,该村原名“窑店”,公元954年,周世宗柴荣路过此地,询问村名,答曰“窑店”,柴荣认为柴到窑中心被烧毁,征兆不吉,恐江山不固即下令将“窑”字改为“郭”字,从此改村名为郭店。
华阳寨:据传,2600至2700年前,西周时华国。《路史.国名记》:华“商之后,华,子国,郑十邑有华。”《水经注》:“黄水迳华西”,韦昭曰:“华,国名。秦白起攻魏拔华阳。”后周世宗柴荣死后葬于此城西1.5公里处。柴郡主来祭奠时,曾在此更换孝服,故又名“御华城”。现名华阳寨。
海寨:清朝时,有姓海的夫妇行商到此定居在土寨内,故名。
高寺:清道光三年,在此地建一寺院叫“永府寺”,后有高氏迁于此,故名高寺。
郭庄:据载,明朝时本村居住李姓,后李姓绝,姓郭的迁居于此即改称郭庄。
常家庄:据传,很久以前,郭姓在此寨上定居,取名郭寨。后常姓迁此,人马兴旺,改名常家庄。
大范庄:明朝末年,郭店街范氏三兄弟,为选择潮河西岸好风水迁此定居。为与河东河东小范庄相区别,取名大范庄。
张辛庄:明朝朱元璋时,有闫、辛二姓不足百人居住于此,取名闫辛庄。后闫姓绝户,张姓迁此,人丁兴旺,日久便更名张辛庄。
石羊寨:村西北原立有奶奶、龙王二庙,庙前立石羊两只,有降龙伏虎、压倒一切之义,这是村名叫石羊代。清朝同治六年,在此建寨,改名为石羊寨。
东李庄:据传,十六世纪末,李氏兄弟从中牟县大门李村讨饭到此定居。为区别北小李庄村,取名东李庄。
鄢陵府:明朝朱公王不行正道,皇帝朱元璋将其降职,以示惩罚,他一面封朱公王为八府总管,一面将八个村名封为府,朱公王到任后才知其意。鄢陵府就是其中之一府。
河范:200年前有范氏在潮河南岸定居,故名。
小杨庄:从大杨庄迁出部分住户在此另立村庄,为别于大杨庄,取名小杨庄。
岗时:据载,有姓时的在此定居,因村东西两侧均属岗地,故名。
三十里铺:古时规定交通驿道十里为一铺。此村距新郑县城三十里,故名。
前时:据载,1780年时科带领全家三口人由后时迁居村南,故名前时。
冯寺:据载,很早以前,冯氏定居于妙相寺北,故名。
司洼:据载,有司、孟、王、马四家定居于此,因地势低洼,取名四家洼。后孟、王、马三家绝户,司家就改名司洼。
高孟:1932年以前,有高孟两家在此烧窑,人称孟家窑,嗣后窑停,高兴人多,故名。
铜佛赵:清咸丰四年,有赵氏在此打窑洞时,挖出铜佛一尊,故名。
武岗:据载,有吴氏石岗上定居,取名吴岗。因“吴”“武”谐音,讹为武岗。
北小李庄:二百年前,姓李在此定居。当时人少村小名小李庄。1981年地名标准化处理,经县政府(95)号文件批准更名为北小李庄。(是不是因为与八千乡小李庄重名的原因?)
小司:因司姓迁居于此居住,故名。
陵岗:公元960年,张氏在后周皇陵(柴荣墓)西岗上定居,取名陵岗。
陵后:公元900年左右,张氏从小乔张寨迁此,因居于世宗柴荣墓北,故称陵后。
小洪沟:三百年前,这里下了一场持续的大雨,洪水到处肆虐,充了不少沟壑,故名。
新村镇
北吴庄:据传,很早以前,吴姓在此定居,以姓氏名村,1981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,更名为北吴庄。
张垌:据传,很早以前,李姓迁居黄水河西岸崖下挖垌生息,故名李垌。后经战乱,李姓人绝,张姓迁此,1981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,更名为张垌。
马垌:据传,此村建于明朝初年,有姓马的村民在此挖窑垌定居,故名。
时垌:据传,很早以前,时姓在土洞定居,故名。
二十里铺:该村是古时驿道驿站。因距县城二十华里,故名。
牌坊庄:清乾隆十八年,此地立节孝牌坊一座,后在此立村,故名。
赵庄:据传,明朝末年几户赵姓人家迁居此地,故名。
新村:位于新村镇政府驻地东南1.5公里 郑南公路西侧。1958年新建村庄,故名。
七里井:很早以前,该村大道旁有一眼水井,来往行人常在此歇息,因距县城七里,故名。
焦沟:此村建于300年前,焦姓在大沟内挖垌筑房定居,故名。
云湾:据传,明朝时曾在此扎营练兵,后人们在此河湾处定居,取名营湾,后演变为云湾。
裴李岗:清道光二十三年,裴、李二姓从河北正定县迁居此地,因村西有一土岗,立村后,取名裴李岗。
戴湾:双洎河由北向南转弯处和洧水溱水交汇处。因戴姓在河湾定居,故名。
前洼王:据传,300年前,王姓定居此地,因地势较洼,故名。
文士湾:据传,1500年前,有一户姓殷的在此定居,名殷氏湾。后本村有父子三人都考中了秀才,为彰文人辈出之名,更名文士湾。
鲍家:据查,1680年,鲍姓迁此定居,故名鲍家。
水泉:地名资料载,1455年,村东西共有三条小河源头,名水泉村。唐朝时,名朱家村,宋、元、明称平康村,清初称水泉镇,1956——1958年设过水泉乡政府。
孙庄:据查,清同治年间,孙姓从郑州南关迁入此地,故名。
王垌:据传,很久以前,从动有一佛爷垌,垌里住着一户王氏,故名。
王毕庄:据传,三百年前,王、毕两姓在此定居,故名。
屯孙:清初,孙姓迁此筑屯而居,故名。
郝家岗:据传,清顺治年间,6户郝姓人家迁此岗定居,故名。
梨园:因村有通往荥阳的大路,切村边有一个大梨园,来往行人常在此歇息,故名。
城关乡
张龙庄:据载,从外地搬来张玉、张龙兄弟两户,兄张玉住南边,弟张龙住北边并各自建村,故以人名名村。
小高庄:据载,有一姓高的人,从高老庄迁此居住,因庄小取名为小高庄,别名小南庄。
白庙范:据载,有一白马将军在此得道,后建白庙一座,继而范姓迁居于此,取名白庙范。
乔庄:据载,万历十年三月三日,政府官员乔可修、乔可大、乔可攀兄弟三人,为祖父在此立碑祭祖,后有种地的佃户在坟东立村定居,取名乔庄。
沟张:据载,张姓最早在此建村,因村周围有沟,故名沟张。
大周庄:因村民多为周姓,且村庄较大,故名大周庄,后简称周庄。1981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,因与梨河公社周庄重名,经开封地区行政公署(1981)139号文件批准,恢复原名大周庄。
靳垌:据载,有一家姓靳的住在窑洞内,故名靳垌。
西贾庄:据载,有户姓贾的从辛店公社贾沟大队迁居此地,以姓氏取名为贾庄。1981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,因与观音寺公社贾庄大队重名,经县政府(1981)95号文件批准,更名为西贾庄。
敬楼:据载,明初山西洪洞县苟姓迁居此处,后因做了大官,嫌苟字难听,于是在苟字后边加了个“攵”字,后又建楼一所,取名敬楼。因村中有一条大沟,居沟东者为东敬楼,居沟西者为西敬楼。
端庄:姓端的迁居于此,故名端庄。
薛庄:明初,一户薛姓人家,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此定居,便以姓氏名村。
胡庄:据载,姓胡的由胡楼村迁居此地,故名。
高皮匠庄:据载,很早有一位姓高的在此定居,以熟皮为生,故名。
阁老坟:明朝阁老高拱高文襄公墓在此,后有人迁此建村,故名。
官刘庄:清初有姓刘的在此耕种县衙官地,故名为官刘庄。
小占庄:据载,乾隆以前,以马姓名村叫小马庄,后曹庄以马啃槽为由闹事改名为小占庄。
王刘庄:明初,有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,后王姓从西寨迁此建村故名王刘庄,后又称刘庄。
张庄:据载,张汉最早在此定居,故名。
(责任编辑: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