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郑州很多人说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,是个没有历史没有故事的城市,恰恰相反,郑州是个3000年前商朝的古都,东临六朝古都开封,西临洛阳,文化历史非常厚重。
2004年,郑州被确立为中国第八大古都,但是,直到今天,不知什么原因,河南的主流媒体甚至于郑州自己人也很少提及此事,上大学的时候,我和同学们常常辩论,但嘴里说出来以后,总是有点心虚的样子。
其实,跟其它古都比,郑州的古迹并不少,无论是观赏文物还是考古遗址,林林总总,枚不胜举的。在郑州主城区我们能看到的商代城墙,这是中国最古老的都市城墙。还有隐藏在城市里的郑州文庙和城隍庙。
对于郑州,也许是秉承中原的内敛,也许人们对郑州了解的不够多不够深入,其实郑州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,需要慢慢地挖掘和解读。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,一些地方,比如关虎屯、碧沙岗、东西大街、石佛镇……
很多的地名背后都是大有故事的。今天不妨先说说站马屯。
站马屯在管城区十八里河镇。是郑州市的城中村,位于郑州市区南10公里的管城区十八里河镇,全村东西长1.5公里。站马屯东邻107国道和十八里河村,南邻小李庄,西邻贾寨,北邻黄河科技学院,西南是柴郭村。
关于站马屯名字的来由,说法不一。
有人说,古时官兵曾在站马屯养战马,而得名“战马屯”,从名字看,顾名思义地主一定和打仗和马有关。1915年的《郑县志》就有站马屯地名,看来村子至少有一百多年历史。明末村子有银安寺,是个区域内小有名的寺庙,香火旺盛,久而久之和尚较多,自成势力,和尚企图造反,一位将军带兵前来镇压,后来将军在马上中箭身亡,造反者也被清剿。
为感谢这位将军带来了一方平安,村里建了将军墓和将军庙,并立了个将军骑马的雕像,因此村落得名“站马屯”。
亦有另一版本说,因为此前这里交通便利,逐渐形成马站,故得名“站马屯”。
这是站马屯的来历参考。我没有条件去翻阅古籍,搜集的资料有限,权且说到这吧。
战马屯另一个出名的地方就是这里的遗址了。郑州考古上有战马屯遗址,是近些年发掘发现的大量的古代先民文化遗址。遗址面积大,年代古老,遗址的附近就是赫赫有名的宇通客车厂,这也算是一种历史时代变迁对照了。
站马屯西遗址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的一个古遗址,历史悠久,是新石器时期的古遗迹,为研究该时期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依据。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干沟(河)的古河道,自西南向流向东北,将站马屯村一分为二。遗址位于南古河道两侧的土岗上,平面形状呈不规则,遗址区原为隆起的圆形土岗。
1984年,国家文物局两次组织考古训练班学员在此进行考古实习,发掘面积350平方米,发现房基9座、灰坑27个、井7眼、墓葬5座、瓮棺葬1座、陶窑1座、灰沟1条。其中除7眼水井和3个灰坑为东周遗迹外,其余均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存,具有一定的考古的价值。
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遗物特征,可分为3个时期。第1期为河南龙山文化早期偏晚遗存;第2期属河南龙山文化中期偏晚遗存;第3期属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。站马屯遗址的发现,对研究中原地区古代人类活动提供了珍贵资料。
两次发掘出土了大批遗物,其中比较完整的大量的各类遗物。主要是陶器,还有骨、角、蚌、石器等。陶器,器表多磨光或素面,纹饰有篮纹、方格纹、绳纹等。器形有鼎、罐、澄滤器、碗、钵、盘、瓮、盆等,石器有锛、打制的细小石片等。骨器有匕、簪、凿、锥等。蚌器有锥、镰等,让人眼花缭乱。
2004年8月,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站马屯,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文物点的勘探、试掘、复核工作时,又发现一处遗址---站马屯西遗址。站马屯西遗址位于郑州南部郊区的丘陵区,地势为南高北低,遗址区地势较为平坦。此遗址为单一仰韶文化时期遗址,文化堆积比较厚,历史与考古价值都非常重要。
该遗址的发现,对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
曾经的站马屯是个城中村,房屋老旧,地处偏僻,几年前根据城市规划需要基本拆迁完毕,又经过了多年的开发,村民也住进了安置房,原来的村貌不存,随眼可见的高楼林立,商业兴旺,人流不息,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站马屯的特产是三粉,主要是淀粉、粉条、粉皮的加工,在人民公社年代就开始有名,后来一度出口海外过,是曾全国有名的集中制专业生产村。不过随着拆迁建设,农民上楼成居民,村庄变楼盘,郑州地铁2号线也经过,站名就叫站马屯,新篇章掩盖了老故人、旧故事,却开启了新的征程。
站在渠河两岸,眼前的站马屯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曾经的破败不堪的村庄已经不见了踪影,这是俨然一片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城市之花,那默默耸立的遗址群不仅展示着一种历史的悠久,更是昭示着一种城市记忆和文化自信。让人感触万千。
犹如那匹威风凛凛昂扬向上的战马一样,相信站马屯的未来会更美好。
(责任编辑:admin)